《节后收心记》
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办公桌,我望着窗外发呆。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仿佛还在昨日,可今天已经是开工第二天了。
"叮咚!"微信提示音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。打开手机,是部门群里领导发来的消息:"今天下午召开项目进度会议,请大家做好准备。"
我的心猛地揪了一下。假期里我还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温暖中,大脑似乎还停留在走亲访友、觥筹交错的状态。这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错过了工作群里的几条重要消息。
"不行,得调整了。"我对自己说。记得以前每次节后返岗,总要经历一段心理挣扎期。有的人会把假期当成永远也补不上的遗憾,拼命加班加点;有的人则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,上班如上刑场。这两种极端都不好。
我想起一位心理学教授的建议:节后收心,应该像春日的细雨,润物无声地渗透每一个角落。具体怎么做呢?
首先是心理调适。假期结束后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的放松需求,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期。试着将注意力从节日的轻松氛围中慢慢转移到工作上来。
我决定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:今天先整理一下办公桌,把积攒的文件分类归档。这个任务既不会太重,又能让我逐渐找回工作的节奏。
接下来是生理恢复。假期里可能作息紊乱、饮食不规律,身体也需要一个适应期。我可以从今天开始调整作息时间,每天早睡一小时,逐步恢复正常的工作节奏。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清淡的食物,让肠胃得到修复。
在工作方法上,我想到"番茄工作法"可以派上用场。把复杂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,设定25分钟专注工作、5分钟短暂休息的循环模式。这种节奏既能保证效率,又不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。
午休时分,我走到茶水间。听见同事们讨论着各自的假期见闻,有人分享了家乡的新变化,有人炫耀孩子的成绩单。这些熟悉的谈资让我感觉亲切而温暖。
下午的会议如期召开。我发现自己已经能够比较专注地投入工作状态了。当我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要点时,手指的感觉仿佛在提醒我:是时候重新出发了。
收工回家的路上,我看到街边的樱花开得正艳。春天总是这样,不声不响地带来新的生机。我想,节后返岗也是一样。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,就能像这樱花一样,自然地绽放出工作的精彩。
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适应方式。有人喜欢制定严格的计划表,有人习惯循序渐进地调整。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,让假期与工作实现无缝衔接。不必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,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信心,相信自己会逐渐找回最佳状态。毕竟,从放松到专注,总是需要一个温柔的过渡期。